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学校建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之所以评书等类型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就是因为百姓的文化素养在不断的提高,这些新出现的文化表现形式满足了百姓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p>

    这点就要归功与朝廷办的公学了。</p>

    随着变革计划第一年朝廷规划的学校开工建设,从第二年开始,百分之九十八的适龄人都在学校里开始了学习。之所以还有百分之二,是因为那些实在偏远和落后的地区,建设的进度和难度都非常得大。</p>

    不过这些地区也只是落后了半年。</p>

    而通过学校的建设,朝廷也第一次见识了民间的力量,全国共建设了各种学校七百六十二所,花费一共是两百二十八万六千两银子,平均每所学校花费三千两银子。</p>

    而朝廷只付出了九万六千两银子,大大低于朝廷的预算。其余全部来自民间的捐赠。</p>

    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豪门、地主、商人和士家大族。普通百姓则是贡献人数最多的,只是他们的力量有限,所以整体银钱数量只占了总数不到一成。</p>

    而这些贡献最大的群体,中间也是经历了波折的。一开始有柴绍、沈万三等商人的大力贡献为榜样,在黎民百姓中间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反响。所以那些没有主动参与的势力和个人,都被巨大的民意裹挟着,被动的做出反应。</p>

    一开始这些被动的势力或者个人还想着少出一点,可是朝廷及时的公布每个人的捐款后,他们再想藏着掖着就变得困难起来。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对出钱少的势力或者个人的抵制,最后要不是朝廷的介入,个别地域都会出现民变。</p>

    最后在朝廷的调节下,那些势力或者个人都出了和他们身份地位相适应的钱数,才算得到了百姓的原谅。</p>

    这里士家大族得到了最坏的民意评价。原因就是他们看清了这个教育变革对他们影响力带来的巨大破坏冲击,所以他们一直都不是很积极,并且还从中使坏。</p>

    可是他们小瞧了普通百姓对于教育的渴望,这个力度仅次于生存渴望。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受到良好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任何阻止他们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希望的人或者势力,就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人。</p>

    不死不休的那种。</p>

    于是学校的建设得到了全社会,全体李唐人的重视,最后才保证了学校建设的按时保证质量的完成。这也是最后花费比朝廷预算少的原因之一。</p>

    因为很多普通百姓出不了太多的钱,可是他们可以出力啊。学校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每天都有百姓自发的来帮忙,不要任何工钱的帮忙。</p>

    很多家庭最少出一个劳力,甚至有威望和组织能力的村落,全村轮流的派出劳力去帮忙。这样即不影响他们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p>

    而他们这样做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建设现场没有人敢偷工减料。在这么多双眼皮底下,要想做这些丧尽天良坏事的人,都会被百姓所唾弃。</p>

    而全国范围只发生了两起这样的案例,都是在学校建设的前期。这些作恶多端的包工头,都被愤怒的百姓当场打死,而幕后指使者也被朝廷调查清楚后,砍了脑袋。</p>

    一开始百姓因愤怒而冲动杀了人,大家事后都有些害怕。而其中有担当的人,更是主动出来揽责,希望朝廷杀了他们为那些人渣偿命,不要连累其他无辜的百姓。</p>

    而朝廷的做法,更是得到了全体百姓的支持。那就是所有参与的百姓全部无罪释放,因为做这些伤尽天良,天怒人怨的人是罪有应得,死得其所。</p>

    同时朝廷还告诉百姓,今后类似这样的事情,百姓都可以第一时间,给予这些在关乎百姓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的人员,当场控制惩罚。只是最好不要伤及性命,他们的性命还是要等到朝廷调查清楚后,一切清晰明了,再依李唐律法当众杀头。这样才能使真正的幕后凶手被绳之以法,得到应有的惩罚。</p>

    这次的事件,因为事出有因,所以朝廷就不计较了。今后百姓可以控制罪犯,打骂也可以,就是不能出人命。</p>

    而朝廷这里指的重要工程就是,各种道路、桥梁、水利设施、房屋建设等等。</p>

    所以当朝廷的这个新政策一出台,就受到了绝大多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p>

    所以所有学校的建设质量都是最好的,再没有任何人敢昧着良心施工。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